2007年3月7日星期三

Why I blog? - blogosphere 的我見

閱畢了 kursk 今天寫的那篇 "當bloggers為xanga激辯時",令我有所反思。

一切要從我初接觸 blogger 說起。

我是個網痴,小時我已很愛上網。大概 4-5 年前,在偶然下聽到 xanga 一詞。本著好奇心下,我 趕快申請了。可是那時我還年青,做事總是 3 分鐘熱度,再加上沒有恆心研究 xanga 是怎麼個用法,在甚麼也沒寫的情況下,那個 xanga 就在牆角發了霉。後來大概在天意的安排下,很快又讓我遇上了 blogger。,因為本身覺得 xanga 的設計很土氣,那時一下子給 blogger 簡潔的外貌吸引了。我試寫了幾篇文章,內容是關於日常生活的,與現在的 xanga 無異,只是少了一點火星符號。後來功課繁忙,那個 blogger 也不了了之。

在往後幾年,也試過開了數個 blogger,但都因沒有恆心而放棄了。一直到這個 blogger,這個 blogger 改變了我以往誤把 blogger 當 xanga 的愚見。說實的,若不是加入了 hkbg 看到了 blog is blog,可能我這輩子也會以為 blogger 只可以是網上一記,可能或會察覺 blogger 整體上較有書卷氣,有文化。

那麼我為什麼 blog 呢?

我希望透過文字,表達自己,自己的想法,自己的經歷,自己的一切。我希望透過表達自己,好好証明自己曾經活過。再進一層次,我不僅要証明自己確實存在過,還要給大家看看,我比起其他人不一樣,我的思考與普通人不同。我不甘平凡,我要証明:"我是我,我不是你。你與我是不同的,而且我是這樣活著,這樣存在,這就是我的人生意義。"簡單點說,我 blog 故我在。

對於 xanga 的一群,只想記錄生活而沒有記錄思考生活的,即是 "how to live, not why to live",我不反感,也沒有如 blacksnow 的那種失望,那種遺憾。畢竟我們只是普羅大眾而非哲人,我們沒必要只用精煉的文字來表達我們思考模式 (scenario),那更遑論這是一種 blogger 的義務了。我本身也有一個 xanga,用於友濟間聯絡感情,我覺得並無不妥。對於年青人愛用火星文表達 how to live,在其文化圈子也有一定的價值。它是香港流行文化的象徵,集體回憶的見證。那些某些 bloggers 口中不屑的火星圖騰,與"正規"blog應有的哲理反思時事動態,都見証了我們存在的時空,我們當下的價值文化,一事一物。你有你怒罵曾蔭權係世界仔,我有我說同學甲今天放學在校門踏了狗糞,他有他說現代社會消費文化抬頭與社會疏離的關係,大家寫的東西沒有衝突,是香港 (也是世界)人文價值的一員,更見証了 blog 的寬容彈性。正所謂 "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",正正是 blog 的珍貴啊!

近年大財團染指 blogosphere 我也略有所聞,到底孰好孰壞?

無疑這對於 blog 的普及十分有益。不要忘記世界是現實的,在這個金錢掛帥的社會,你不可能找到免費午餐。我們若要 blog 變得更普及 (popular),做到香港每人一個 blog,我們只好倚靠大財團的財力,雖然有點悲觀,但是總比起眼見 blog 成為在街角無人問津的電子廢物來得好。然而,這會否使 blog 能淪為資本主義的奴隸呢?我個人對此表示樂觀。試想像一下假若 blog 的普及有如手提電話,甚至有如家中的電視,我們絕對有能力反抗任何操控擺佈的。問題是,到時候社會公義能否配合到 blog 的強大勢力?這又另有一番討論。但是,要令 blogosphere 有一個更具社會功能 (更 functional) 的前景,例如成為社會公義之聲揭廢種種不公腐敗等,更 popular 絕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基礎。

小弟不才,若各高人對小弟拙言有何高見,還請不吝賜教。

3 則留言:

sidekick 說...

冇任何高見,只是非常欣賞。
尤其最後一段。
:)

匿名 說...

"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",說得好,你是這樣想,我也是這樣想,但當前的問題卻不在於我們容不容得下些甚麼,而是我們會不會向前邁進的問題。

Xanga代表了一個年青人的巿場,這是人所共知的,外界有了這樣的了解,後來者很難去進來把這個地方當成寫文章或者是發表意見的工具,因為他們一開始就誤解了,這是Xanga發展的局限,我們也為他定了性。

Blog一樣有這種局限,於是有了"Blog is Blog"活動,一切一切,就是要把這個局限消除,讓外界對Blog有一種新穎的想法,通過這種想法,帶來新的implementation,新的構想,好的內容...

Andy 說...

以你的年紀, 能寫出如此不俗的見解, 十分難得 :)